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联盟要闻
【连上前线,三地抗疫】专访赵建平教授:解析、解惑与忠告
阅读数:2462021-03-09

 

导 读

      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副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建平教授是湖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医疗专家组成员。作为国内接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第一人和国家级核心专家,先后分别参与和指导了武汉一线抗疫战和绥芬河口岸输入性病例救治工作,目前正在乌鲁木齐市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在紧张的前线工作之余,赵教授接受了我们的电话专访,就三地疫情及其防控工作,以及其他业界和公众普遍关心的系列热点问题回答了我们的提问。

12.png

 

 

主要观点:

1、湖北省、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地疫情虽各有不同,均已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得益于我国采取的各项举措及时、有力、有效、到位。我国的防控工作越做越好,我们的防控水平和诊治能力在不断持续显著进步。

2、新冠病毒会不会在海鲜产品中繁殖?答案是明确的:不会。

3、就安全性而言,疫苗I期和II期临床试验研究效果比较乐观,但抗体有效性仍需经过III期临床试验进行验证和观察。

4、随着患者康复后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其后遗症的发生情况比我们原先预想的要乐观很多,但患者出院后常存在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应加强心理疏导。

5、今年秋冬季国内有疫情再次爆发的可能性,但在我国“联防联控”机制下,疫情一定是可控的。最重要的是,警钟长鸣,防控的意识切不可松懈。


 

 

 

13.png

 


解析三地疫情及防控:从武汉到黑龙江再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们在持续显著进步



01

从专业角度看,湖北省、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次疫情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各有哪些特点?您个人有哪些体会和经验?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疫情情况及其疫情复发的主要原因?


国内疫情最初从武汉市开始,随后逐步蔓延至全国。湖北疫情是一场“遭遇战”,一开始只被判定是“不明原因肺炎”,经过一段时间临床诊疗和研究才逐渐意识到它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对疾病的传染性、致病性、治疗措施等的了解和认识都很有限,所以早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控局面。后来在各方力量共同支持下,特别是全国各省市医务人员的大力支援和武汉本地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了平稳控制。


黑龙江省的情况跟湖北省不太一样,当时我国对新冠病毒已有部分了解。黑龙江省的疫情主要原因是受俄罗斯疫情的影响,由边界入境的华人群体造成的。这种情况相对于湖北省来说,优势在于可防可控。在边境设置了检查站,对入境的人员进行筛查,对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及时进行隔离观察、检测及相应的处理和救治,整体来说防控工作进展较顺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此次疫情与上述两地的情况都不一样,疫情的出现是大家始料未及的。因为,疫情发生前,新疆的防控工作十分严格,外地人进入均需做核酸检测以及隔离,各种配套措施非常到位,比内地许多省市都做得好。对于此次疫情的主要原因,我认为,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前期整体疫情控制形势良好,应急响应级别下调,导致部分群众的防控意识产生了一定的松懈和麻痹,有些人开始不戴口罩。此次疫情与一场聚集性活动有关联:7月初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的婚礼上,参加婚礼的群众缺乏防范意识,未戴口罩,有些宾客还根据当地的习俗行贴面礼,在婚礼过程中一起吃饭、交流和跳舞。此时疫情尚未彻底清除,且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病毒感染及传播。

截止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次疫情的源头暂时还不清楚。7月中旬第1例病人确诊时距离婚礼结束已有一周的时间,参加婚礼的感染人员已经造成了社区传播,传播的范围也比较广。但本次采取的措施非常及时果断:7月中旬开始封城,组织全员核酸筛查,重点将无症状感染者筛选出后进行隔离等系列后续工作。相较于年初的武汉疫情来说,新疆的疫情总体是可防可控的,目前已出现了拐点,现在确诊病例数已经从过去高峰时的超过100例/天,下降至20多例/天。虽然乌鲁木齐仍在封城,但一直持续在高危地区进行核酸筛查,相信再需要一段时间,疫情就能得到全面控制。



02

从武汉、黑龙江到新疆,我国在新冠肺炎的防控和诊治上有哪些进步和经验?


疫情发生以来的防控及治疗工作实践证明,我国对疫情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各项工作部署是及时的,采取的举措非常有效,防控工作越做越好,“防”大于“治”,有效做到了“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同时,治疗手段不断完善,救治水平不断提高。


第一,采取封锁源头的防控措施:根据疫情范围和严重程度采取封锁小区、市区等科学防控措施,针对武汉市、乌鲁木齐市我国采取的都是封城措施,北京市未采取封城措施, 是因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只要对重点区域实行精准、科学防控及管控,并配套其它措施,即可有效控制住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第二,全员核酸检测,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排查:疫情高风险地区以及部分城市中高风险地区的居民需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不给新冠病毒任何可乘之机。


第三,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根据确诊病例的流调详情,采取果断行动和管控措施:对密切接触者和关联人员实施集中隔离;对“人、物、环境”进行全面的核酸检测;对周边实行全面管控并进行大范围核酸检测和消杀工作,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渠道。


第四,早准备,早布置:我在武汉开展救治工作时,因为武汉是疫情的首个爆发地,人们对此毫无了解和准备,早期一些医院存在着比较慌乱和“医疗挤兑”的情况,确诊患者入院后没有病床,但随后几乎所有病患均已得到精准救治。为避免出现武汉疫情初期“患者等床”的情况,此次在乌鲁木齐市,结合国内抗击疫情先进经验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实际情况,调整医院管理结构,及时指定了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院内救治设备、医疗物资、医护人员、病床均准备充足,这也为救治工作的高效率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五,救治工作精准分类和管理:轻症患者和重症及危重症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实行分层诊治。我们的医护人员主要来自与疾病相关性最高的呼吸科、重症科和感染科,具备非常丰富的诊治经验,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同时,轻症患者的康复也越来越快。


第六,治疗手段增多:抗病毒药物、中医药、康复患者血浆等多管齐下,尤其是康复患者血浆的运用,明显改善了治疗效果。我们对激素应用的认识也越来越成熟,激素的及时和适当应用,对于阻止轻症患者转为重症甚至危重症,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呼吸支持技术应用水平持续提高,设备配置更为完善。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出现了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等情况,就可以及时上呼吸机或者ECMO等设备。还增加了康复者血浆治疗,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第七,认知增强: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提升后,能及时、准确的阻断轻症患者向重型和危重型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了病死率。


海鲜产品与疫情的关系、疫苗和后遗症



03

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到北京新发地市场,再到目前出现了多例确诊病例的大连凯洋海鲜公司,您认为新冠病毒出现在海鲜市场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出现的新冠病毒总是出现在海鲜市场这一现象,会给群众带来一些诱导,疑惑新冠病毒会不会在海鲜产品中繁殖?答案是明确的:不会。这主要是由病毒的特点决定的。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的简单生物,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复制。所有病毒都有自身的特点,并非所有的生物体病毒都可以进入其他动物体内,这还取决于与宿主细胞相接触的受体。众所周知新冠病毒是通过病毒表面S蛋白与细胞表面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受体结合才能够进入细胞进行复制,显然这种情况不会产生。病毒之所以反复出现在海鲜市场,我认为最可能是在疫情区处理海产品过程中,有病人或无症状感染者接触了海鲜,从而导致海鲜产品被污染;海鲜产品进行冷链运输,低温环境下新冠病毒仍能存活,造成了病毒传播。



04

目前疫苗正在开展临床研究实验,病毒变异的位点会影响到疫苗研发进度吗?很多人担心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截止目前,病毒的变异尚未达到影响疫苗有效性的程度,因此疫苗研制并未受其影响,但是病毒将来会不会发生更大程度的变异,需持续观察。我作为新冠疫苗临床研究数据与安全监察委员会成员,曾参与疫苗研发工作。疫苗I期及II期临床试验过程中,患者用药后,会部分存在发烧的情况或者局部疼痛感,但这些不良反应均可以有效控制住。因此,就安全性而言,I期和II期临床试验研究效果比较乐观,这同时为疫苗的III期临床试验研究打了扎实基础。另外,III期临床试验的研究在国内开展目前存在困难,因为国内确诊病例呈逐步下降趋势,因此III期临床试验研究主要在国外开展。通过I期和II期临床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部分患者体内已产生了相应抗体,但抗体的有效性仍需经过三期临床试验进行验证和观察。


05

请问新冠肺炎治愈者会有后遗症吗?如果有,主要是哪些?如何减少?


新冠肺炎治愈者后遗症确实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看来,新冠肺炎的后遗症主要是肺部的纤维化及心理因素。鉴于当年SARS患者愈后出现肺部纤维化比较严重的情况,在这次疫情首发期我们就十分重视患者的愈后状态,针对不同患者采取康复性治疗计划,以减少和预防后遗症,例如肺功能康复计划,但现实中,康复性治疗计划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当时武汉市有5万多例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其中重症患者大约占10%左右,目前看只有几百例出现了肺纤维化的情况,且后期我们观察新冠肺炎患者胸片,发现其肺部纤维化开始慢慢被吸收,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乐观得多。由于个体差异,还有其他后遗症,如有的患者有心肌疾病,有的患者身体虚弱。



对于新冠肺炎治愈患者,一方面要看疾病本身的轻重程度,另一方面更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许多患者出院后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仍需要很长时间进行调整,应加强心理疏导。


总之,随着患者愈后逐步回归社会和正常生活,身体和心理的后遗症都会慢慢好转,这方面比我们过去预想的要乐观。


警钟长鸣:防控意识切不可松解



06

目前在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下,您对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如何开展防控工作有哪些建议呢?


这次北京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疫情向大家敲响了警钟,特别是在秋冬季节之后,虽然国家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但之后仍然会陆续出现散发病例。要形成常态化防控的意识和自觉性,各地的卫生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仍不能放松戒备,时刻保持防控的意识。因为不知道下一波疫情何时发生,一旦松懈,就会出现类似这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疫情的情况。在聚集的公共场所,仍需佩戴口罩。如果所在城市整体疫情形势趋于良好,建议个人走路或是独自在家可以不必佩戴口罩。但仍重点强调一下:  虽然带着口罩很难受,但是这个防护意识不能松懈,佩戴口罩比不戴口罩的安全性相对而言要高很多。


时刻做好常态化防控疫情的准备。发热门诊接诊中发现发热病人或疑似症状患者需及时进行排查、确诊和及时转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第一例确诊病人7月5日参加婚礼后,7月11日因为发热前往发热门诊就诊,通过核酸检测结果诊断阳性,如果当时未及时检测核酸,极有可能耽误病情,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提醒我们医务人员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警醒,不要因为个人所在的城市现在没有疫情,就放松对病人的诊察意识。

武汉市现在的防控工作措施仍然严格执行,因为遭受此次疫情打击后,全员均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实际上,适当的恐惧心理对于疫情防控有益,有利于把一切可能出现的感染情况都扼杀在“摇篮中”。


总之,基层医务人员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意识,不能松懈,如发现可能导致疫情突发趋势时,一定要引起重视,有意识地防控疫情复发。


07

今年秋冬季疫情是否会再次爆发?如何做好预防和防控?


目前国外疫情仍在肆虐,秋冬季的气候更有利于新冠病毒的繁殖和传播。因此,随着国家之间人员的流动和季节气候的变迁,秋冬季时节疫情可能还会出现再次复发,我们面临的挑战仍很严峻。但是不需要担心,经过半年多的奋战和探索,我国的防控体系、措施和治疗手段都很到位,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置疫情的复发。只要我们不放松、不懈怠,做好常态化的防控工作,就可以应对疫情复发的挑战,疫情一定是可控的。



08

您如何看待国外的疫情?



我个人认为,截止目前,国外的疫情控制情况不是很乐观。国际疫情控制形势不好,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因为世界本是一体,如果国外疫情很难控制,我国的疫情也不能彻底根除。


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是因为强大的祖国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快速地调集大量医疗资源,不惜代价救治患者,对所有患者实行免费治疗。


国外疫情之所以较难控制是因为各国家的国情因素,例如:新冠肺炎患者治疗需要自费。另外,国外的患者确诊后,轻症往往居家隔离,未及时采取住院治疗和隔离观察的措施,这就不能真正切断传染源。传染源未切断,导致病毒短时间迅速扩散,疫情不断蔓延。


疫情以来,我国有多例国外输入型病例,虽然已经严格排查及隔离国外入境人员,但仍出现了少数人度过了14天隔离期后病毒仍在体内存留的现象,导致病毒继续传播,由此可见,我们要保持常态化防控的心态,避免任何疏漏。


“慎终如始,生命至上”是我们长期奋战在一线的信念



09

我们了解到,这次和您一起支援新疆疫情防控的有几位也是曾经奋战在湖北武汉、绥芬河疫情一线的顶级知名专家,目前大家的心理状况和工作情况如何,会紧张担忧吗?



我们的各位专家均是身经百战、历经磨炼的行业先锋,各项防护措施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我们被感染的风险较小,大家在心理上一直是不紧张、无负担的状态,唯一的紧张是时刻紧张病人的病情。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对于专家们的专业能力和身体素质的要求都很高,患者病情一旦发生任何变化,都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此次我们并肩战斗的几位重症和呼吸专家,都是国家级知名专家,在各自单位担任着重要的领导管理职务,但来到新疆抗疫一线后,都积极亲身投入病房值班等所有工作,半夜抢救是常态化的工作,值班的时候基本都是睡在病房里,非常敬业,非常拼命。


新冠疫情蔓延是一个非常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给很多人心理造成冲击,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心理上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对我们医务人员来说,疫情爆发初期时着急学习新冠肺炎疾病知识,掌握有效的诊疗手段,但到现在,我们的理念和要求是病人不光要治,还需治好和管控好。我们身处抗疫一线,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一些经验,但目前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手段仍有限,有些危重症病人即使尽了全力还是不一定能救治过来,这方面我们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作为战斗在一线的临床医学专家,我们坚守“生命至上,救人第一”的信念,慎终如始、攻坚克难,不辱使命,不惜一切代价抢救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夺回一个又一个生命!


本文由赵建平教授审核,非常感谢赵教授!


整理:刘川北甘露婷沈笑

设计/排版:刘川北

修改/审核:孙迎节


112.web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