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联盟要闻
前线专家:我们目前对“新冠肺炎”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专访四川省援鄂华西医疗队队长 罗凤鸣教授
阅读数:5672021-03-11

提要


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副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博士生导师罗凤鸣教授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队抵达武汉,进入距华南海鲜市场最近的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全力抗击疫情,救治患者。


2月2日,罗凤鸣教授在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第一线接受了我们的连线采访。

他的主要观点:从临床实践看,目前我们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名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商榷;临床表现与核酸检测结果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应当重视“临床诊断”;新型冠状病毒很狡猾;必须重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干预;适度的恐慌对于疫情的控制是有帮助的,但过度恐慌没有必要;基层医务人员一定要在掌握相关知识和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开展社区疫情筛查和防控工作。


1月25日,根据国家卫健委统一部署,由138名队员组建的四川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正式出发,赶赴武汉市援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工作。其中,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支援武汉的第一批次医疗队员共有21名,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副主席、博士生导师、内科总支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罗凤鸣教授担任队长。


在争分夺秒的前线繁忙工作中,罗凤鸣教授抽出时间接受了我们的专访。罗教授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作为最美逆行者的代表分享他在临床实践中的学术思考和经验,介绍了武汉前线抗击疫情的现场实情和经验心得。我们相信,来自一线专家的真知灼见,一定会对广大呼吸界同道和基层医务工作者进一步做好抗击疫情的工作、提高对“新冠肺炎”的认识有所启发和指导。


微信截图_20200201151943.png


请谈谈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


从我们接触的病例和临床实践看,虽然国家卫健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布了几版《诊疗方案》,但我们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新出现的疾病的了解和认识还是不够的,许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关于病名:根据我个人目前掌握的资料和诊疗实践,我认为目前将疾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值得商榷,此名词可能需要修改。因为临床上部分病人可能存在着有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核酸检测阳性,但影像学检查不支持是肺炎的情况,这些病人可能感染了病毒但没有影像学肺炎的表现,所以,我个人认为将这一新发流行性传染病定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更为确切。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发布了一些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内容,因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应该有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研究。


2)关于病情:有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比普通患者感染的情况要严重。目前我们正在治疗的患者中,多数病人治疗效果较理想,正在等待第二次核酸检测合格后,就可以出院了。但还有一部分病人的临床症状较严重,因其自身患有其他慢性基础病且年龄较大。年轻的病人感染后,治疗恢复的速度相对较快。


3)临床表现与核酸检测结果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表现为两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一是临床上存在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即:没有咳嗽、没有呼吸困难、没有胸闷等现象,但是做CT影像检查后便发现出现肺炎的征象,核酸检测也为阳性,提示已经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二是部分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明显,但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综上所述,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认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和论证。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



华西医疗队目前正在支援的医院疫情和救治情况如何?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是距离华南海鲜市场最近的二甲医院。截止目前,该医院收治患者总数约360多例病人(数量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由于核酸检测的原因,所以很多人目前被暂定为疑似患者,但是根据病人病史和接触史、典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排除其他疾病,我认为可以考虑是确诊患者了。之前我也提到过,我们还需要继续提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目前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强度和状态如何?医护人员的防护装备情况如何?


我们的工作强度非常大!穿上防护服之后,呼吸更加困难,为了科学防护,但确实也为正常工作增加了困难。大家的工作时间非常长,非常疲惫,尤其是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我们华西医院派出两批次支援医疗队后,目前情况稍微好转一些。但是由于病人数量增加较快、病人的病情严重,大家的工作强度仍然很大,很辛苦。


关于我们的防护装备,目前来源于:一是我们自己携带的装备,二是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提供的防护装备。根据我个人的推断,目前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的装备多数是由政府调配或社会捐赠的渠道获得,质量都符合国家标准,提供的装备型号不一,给大家使用带来一定困难,但因为防护装备资源紧张,我们非常理解。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一点,必须充分重视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医护人员在非常辛苦疲惫的状态下,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挑战和压力,因为看到同仁被感染后,大家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一点必须予以重视和积极干预。



院内已确诊的患者现在治疗情况如何?其中,危急重症患者的治疗情况怎么样?


目前,患者的治疗情况有明显改善。因为前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不足,且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是二甲医院,很多是非呼吸专科医师,所以对呼吸专科疾病诊治缺乏足够经验,他们过去暂时按照有的大医院有些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多种广谱的抗菌药物和其他不太适合的抗病毒药物联合进行治疗。在我们华西医疗队进驻增援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在逐步完善用药指导和治疗方案,规范治疗方法,患者的治疗效果已经逐渐改善。


危急重症病人数量占病人总数的比例大概为10-20%。为此,我们组建了新的ICU病房,由华西医院呼吸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尹万红副教授担任病区主任,华西医院呼吸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宋志芳老师担任护士长对病区进行管理,还有广元市中心医院、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相关的医务人员组成了“战斗”小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专业、有效的救治危急重症病人。



对于已经治愈出院的患者,他们是否存在二次感染的风险?


我个人认为,因为目前没有相关数据和研究证据支持,无法断定是否存在二次感染的风险。但是据我个人经验而言,类似于流感患者及流感疫苗注射,已经治愈的患者在短期内被感染的风险较小,因为体内可能已经存在针对此病毒的抗体。



目前大众的情绪过于恐慌,一部分人认为本次疫情已超过了2003年SARS的疫情情况,对此,您有何

看法?



首先,让我们来比较2003年SARS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同特点:


1)  它们都是冠状病毒;

2)  它们主要的靶器官都是肺,对肺的影响很大;

3)  同样,它们的传染性都很强;


那么,不同点是:

1) 传染性的强度不同。SARS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二者谁的传染性更强,需要进一步研究。网上也存在数据推断模型,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速度比SARS病毒更强。据我临床观察而言,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至少不亚于当年的SARS病毒。


2) 新型冠状病毒更加狡猾。部分病人没有明显症状和不舒服:不发烧、不咳嗽等,但却可以传染他人。这为筛查工作带来了很大障碍和困难,也对我们的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 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在临床表现上很典型,但在初期筛查却呈现阴性,所以它的扩散速度很快。


在大年三十当天,我受国家卫健委指派前往广西检查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当时面对当地卫健委官员,我指出:适度的恐慌对于疫情的控制是有帮助的,大众会积极的做好自我保护和隔离。但是过度恐慌没有必要,因为在科学防治的前提下,大家都是相对安全的。目前我仍然坚持这个观点。


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1)  戴口罩,再三强调,一定要戴口罩!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2)  勤洗手,一定要勤洗手!

3)  合理安排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4)  保持精神平稳,不要过度紧张。


但是我发现,在武汉街头看到仍有部分人还未戴口罩便出门,所以再次呼吁:一定要按要求戴口罩!



您和团队大年初一紧急奔赴武汉支援前线,不能与家人一起共度春节,您的家人支持吗?



我的家人非常支持我的工作,虽然他们也非常担心我,但是很理解我的工作。2017年我参加了“援非”工作,当时正值我女儿的高考,我也无法陪伴和守护。这次他们一如既往的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因为我作为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带头人和临床医生,这是我的职责所在!在此非常感谢我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正是有了他们支持和理解,才保障了我在前线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您和团队已在前线抗击疫情数日,请您谈谈在治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



1)   重视“临床诊断”:鉴于目前疫情严峻,临床上就诊患者众多,但核酸检测结果较慢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应重视“临床诊断”。即结合患者病史和接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而不是仅仅依靠和等待核酸检测这一种方式;


2)  治疗过程中应该遵循指南的指导,但是个体化治疗也非常重要。例如在针对呼吸衰竭病人的救治过程中,应该按照病人实际的情况去实施个性化的、具体的用药方案;


3)  针对感染的患者,尤其是武汉市的患者,一定要加强心理疏导。患者本身心理非常恐慌,深受打击,心理治疗和疏导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会积极和患者沟通,对他们进行心理安慰和疏导,这样患者就会非常配合和理解医院,理解医务人员。



全国各地正在众志成城抗战疫情,其中,基层医务人员处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您对他们有何嘱咐?



1)  基层医务人员处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们的参与,对疫情防控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基层医务人员接受专业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领域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较少,所以我建议中国基层防治疾病联盟尽快推出相关知识的科学培训、尤其是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全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相关业务和自我防护能力;


2)  基层医务人员要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首先保护好自己,科学防护,合理安排工作,我希望基层医务人员在打赢这场疫情战役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向最美的逆行者致敬!向全国医务人员致敬!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中的英雄! 我们的战友,期待他们平安归来!



(本文经罗凤鸣教授审定,感谢罗凤鸣教授!

特别说明:本次为电话采访,罗教授本人身在前线工作繁忙、任务紧急,故匆忙审阅本文,如有表述不规范之处,请多包涵。)

策划/采访  孙迎节  刘川北

撰稿/设计/排版  刘川北

修改/审核  孙迎节

 

未命名设计.jpg